中国副食流通协会食品安全与信息追溯分会、中国副食流通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副食流通协会采购与供应链专业委员会 官方网站
   
       
     
 
首页 关于我们 标准工作 会议展览 行业资讯 行业沙龙 TID码注册 追溯评价 证书查询 联系我们
 
中国儿童青少年饮食健康情况研究报告
2021/7/6 11:09:09

课题主持人:

     中国儿童中心儿童营养与健康研究中心主任

高海伟   中国副食流通协会副秘书长/博士

 

课题副主持人:

栗书河   中关村智博青年人才就业创新促进中心副理事长

         中国食文化研究会专家委员

张晓飞   东北大学博士后、硕士生导师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教授、酒店学院院院长

唐洪涛   中国儿童中心儿童营养与健康研究中心食育项目负责人

 

课题组成员:

    中国副食流通协会

李榛晔   中国副食流通协会食品安全与信息追溯分会

赵红梅   中国副食流通协会食品安全与信息追溯分会

刘非凡   中国副食流通协会食品安全与信息追溯分会

    中关村智博青年人才就业创新促进中心副主任

         中国食文化研究会民族食文化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陈玉民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教授、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带头人

孙学安   中国儿童中心儿童营养与健康研究中心项目主管

金晨憬   中国儿童中心儿童营养与健康研究中心老师

武晓云   物资机关幼儿园教师

呼胜利   东北大学硕士研究生

杨晓梦   东北大学硕士研究生

 


  

一、背景

儿童青少年饮食健康行为直接影响着儿童青少年的健康状况提高我国儿童青少年饮食健康水平提高儿童青少年健康生活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发展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全面提升中华民族健康素质实现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的重要部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之一

为了解我国居民的儿童青少年饮食健康情况,在参考2000年以来的国内外儿童青少年饮食健康调查研究成果和工作经验基础上,20213月中国儿童中心儿童营养与健康研究中心,组织包括国内高校营养健康专业教师及研究生在内的专项课题组,运用资料综合分析方法开展研究,开展了《中国儿童青少年饮食健康情况研究报告编写工作目的是为我国“十四五”期间抓好儿童青少年健康管理服务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二、调研方法与内容

研究资料采用2000年1月以来国内省级以上政府相关部门公开信息、国家级社团组织编制发布的调查报告数据、以及国内高校与科研机构发表的研究成果文献等

研究内容包括我国儿童青少年饮食与体重、骨骼、以及代谢综合征等问题状况研讨儿童青少年食品供给行业情况及家庭院校饮食影响干预等社会环境因素内容提出社会行动参考建议

三、主要结果

研究发现近二十年来国儿童青少年饮食健康的总体水平已经提高到新的发展阶段在物质条件与供给程度方面正在向科学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儿童青少年饮食健康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培养儿童青少年饮食品供给质量与供给环境质量等方面均有提高改进必要

通过对我国儿童青少年科学饮食健康观、有害食物预防、家庭及社会饮食环境政府及行业社会管理责任职业化管理人员与标准化供给等现状分析梳理了儿童青少年饮食健康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反映出依照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健康中国2030行动要求深入开展实施“食育”教育建立健全儿童食品健康标识管理机制工作已经成为实现我国“十四五”建设“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高质量健康生活目标的必要举措

四、 结论与建议

(一)实施“食育”教育提高全民健康素养

建议全面开展儿童青少年“食育”教育进课堂、进家庭工作形成以全社会关心的儿童青少年健康促进为导引点,通过对全体民众进行饮食卫生、饮食安全、饮食营养平衡的知识和技能饮食相关过程进行的全方面教育,使民众树立饮食安全理念,让国民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实现全面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的目标

“食育”教育做为发达国家提高国民健康素质的有效方法,在我国儿童青少年工作领域早已形成共识,大力推进“食育”工作,“食育”工作不仅仅是一项教育事业,更是关系到国家、企业、社会组织、家庭的一项系统工程,是实现改善全民体质、减少疾病、提高民众素质、增强国家软实力目的的有效途径。

发展儿童健康管理职业化社会服务力量

建议充分发挥健康组织及科研力量优势,健康管理师职业分类基础上针对儿童群体的特征编制《儿童健康管理师》职业技能标准通过妇女儿童工作系统化、及市场服务社会化培训工作,形成以儿童青少年教育工作者、社区妇女儿童工作者为基础,拓展至妇幼健康及生活服务业母婴幼服务商、以及家庭儿童母亲等成员在内的全民儿童青少年健康管理专业服务资源,为促进全民健康积累广泛的社会基础。

通过开展创新综合儿童青少年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促使儿童青少年树立科学的饮食健康观念,学习和掌握科学的饮食健康知识,提高全社会饮食健康产品及服务信息的甄别能力,合理利用身边的健康服务资源,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的生活方式与行为形成,提高儿童青少年健康水平。

(三)建立儿童食品专属标识实现健康供给管理

建议在动态监测我国儿童青少年饮食健康水平和健康影响因素基础上,开展儿童青少年食品饮品营养健康提示信息标识监测,及时发布儿童青少年健康食品饮品生产服务水平的变化趋势监测结果,为全面系统地掌握制定儿童青少年健康医疗卫生服务政策提供参考将儿童青少年饮食健康基本知识社会普及生产监测工作制度化、经常化力争将儿童青少年饮食健康评价指标纳入到健康中国规划之中,作为综合反映国家健康事业发展的评价指标,促进“健康中国2030”行动及目标更好发展与实现

 


第一部分 背景

儿童青少年饮食健康是全民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我国儿童青少年饮食健康水平,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之一,是全面提升中华民族健康素质、实现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的重要部分,是积极参与全球健康治理、履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际承诺的重大举措条件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人民健康。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健康领域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重要基础。同时,健康服务供给总体不足与需求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健康领域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有待增强,需要从国家战略层面统筹解决关系健康的重大和长远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少年儿童健康工作多次做出系列指示对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给予了深切关爱。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和健康大会上强调“要重视少年儿童健康”;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香港少年警讯活动中心暨青少年综合训练营考察时指出“没有青少年健康成长,国家就没有远大发展”;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时做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重要指示;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安康市镇中心小学考察时指出“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在国家政策及立法方面党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等都出台了包括儿童青少年健康在内的系列政策015年10月党十八报告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年1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016年10月)、《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2017年7月)等出台2017年10月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师生健康与中国健康》(2018年3月)、《学校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管理规定》(2019年3月、《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2019年7月)、《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2019年12月28日)等陆续发布

国家对包括儿童青少年在内对全民健康工作做出针对性部署加大学校健康教育力度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健康教育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包括以中小学为重点,建立学校健康教育推进机制构建相关学科教学与教育活动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经常性宣传教育与集中式宣传教育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模式。培养健康教育师资,将健康教育纳入体育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内容。

加强对学校、幼儿园等营养健康工作的指导。发布适合儿童青少年人群特点的膳食指南,引导形成儿童青少年科学膳食习惯的知识普及氛围,推进健康饮食文化建设。推动建立健全儿童青少年营养监测制度,对重点区域儿童青少年群体实施营养干预,解决微量营养素缺乏、油脂等高热能食物摄入过多等问题,逐步解决营养不足与过剩并存问题。目标2030年,全国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降低20%,超重、肥胖人口增长速度明显放缓。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实现食品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基本接轨。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到2030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食源性疾病报告网络实现全覆盖。完善统一权威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建立职业化检查员队伍,加强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强化日常监督检查,扩大产品抽检覆盖面。加强互联网食品经营治理。加强进口食品准入管理,加大对境外源头食品安全体系检查力度,有序开展进口食品指定口岸建设。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完善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制度。

国际儿童青少年饮食健康研究方面,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都根据本国特点制定各自的健康监测指标,并进行全国范围的调查。我国儿童青少年饮食健康研究起步较晚,全国范围系统的儿童青少年饮食健康研究报道不多主要从2008 年开始,由卫生部组织,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作为技术支持单位,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首次包括儿童青少年在内对饮食健康调查。

为了解我国儿童青少年饮食健康情况2021 3月中国儿童中心儿童营养与健康研究中心,组织包括国内高校营养健康专业教师及研究生在内的专项课题组,在参考2000年以来的国内外儿童青少年饮食健康研究工作基础上,运用资料综合分析方法开展了《中国儿童青少年饮食健康情况研究工作

 


第二部分 方法与内容

一、调研对象

课题组收集整理了2000年以来以在互联网及知网平台公开发表的相关组织研究报告及论文资料为基础就儿童青少年饮食健康问题相关数据信息进行梳理以地方区域性儿童饮食健康问题分析全国范围儿童饮食健康调查问题分析等研究成果为对象形成全国儿童青少年饮食健康问题研究目标体系以期能够以阶段与区域覆盖特色的问题集合形成全国儿童青少年饮食健康状况研究的客体目标

二、调研方法

课题组采用公开资料收集归类总结分析的方法对二十年来全国各地公开发布对儿童青少年饮食健康问题研究资料进行归纳梳理形成综合认识意见体系实现全国儿童青少年饮食健康问题研究的有效认识体系

三、调研内容

儿童青少年饮食健康问题研究课题组结合资料信息收集基础主要就以下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

Ø 儿童青少年饮食情况与儿童青少年体重问题

Ø 儿童青少年饮食情况与儿童青少年骨骼发育及口腔问题

Ø 儿童青少年饮食情况与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发病问题

Ø 儿童青少年饮食供给社会环境与品质安全问题

四、资料处理及分析

(一)资料收集和整理

1、收集资料的目的性、计划性。

收集研究资料要紧紧围绕课题的目的进行,只收集与研究直接相关的资料,杜绝贪多求全,避免把有用的信息淹没在大量无用的资料之中研究工作增加难度。

计划性是在目的性指导下进行的,有了明确的目的才能制定出完善的计划。明确课题研究不同阶段对各种资料的需求,课题组成员按步骤分工合作,保证资料收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全面、系统地收集相关资料,不遗漏掉任何重要有用的资料。

课题组的做法是“科学统筹,责任到人”,由课题负责人对资料的收集进行统筹指导,编排好课题所需资料的总目录,安排落实,责任到人。课题负责人主要负责项目主材料的收集,其他成员主要负责研究实践行动中过程性资料的收集和成果性资料的收集。

2、收集资料的及时性

课题组成员具有较强的资料收集意识并养成良好的习惯,在研究的每一个程序、每一个环节中及时记录收集细节。课题组在每个环节都由专人及时记录收集资料,并做到资料的衔接性、连贯性。

3、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课题组以客观公正的态度收集资料,不守成见,不抱偏见,对资料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不进行人为的加工,确保资料的真实性。收集资料时,我们还要注意观察研究的整个动态过程,及时记录动态过程中的现象,关注资料的准确性。

4、提高收集资料的技术性

课题组积极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手段来收集和储存资料,做为多、快、好、省的收集与储存资料的有力措施。

(二)研究分析

课题组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所有的信息资料进行分析,研究课题的现象、过程及内外各种联系,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构成理论框架。

1、通过对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不断地修正完善课题研究计划,使研究不断深下去。

2、通过对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在课题研究行动过程中及时有机的控制无关变量,使研究顺利完成,有所成效。

3、通过对资料的收集与整理,顺利提炼课题阶段成果。课题研究旨在解决问题,总结经验,发现规律。在研究过程中,由于课题组注意过程性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所以研究报告获得了专家评估的充分认同

五、质量控制

1、坚持分析的全面性

保障研究报告始终坚持结合课题现状及面临的问题,符合课题需求及相关发展规划等,从宏观、微观等各个层面、各个角度对课题进行综合、全面分析。

2、保证依据的充分性、有效性

课题研究报告所提出的研讨内容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宏观调控政策、产业政策等规定,符合与课题相关的各类要求满足行业标准、自主创新和采用先进技术等要求,评估其分析过程所采用的依据保证充分、有效。

3、体现结论的合理性

课题研究报告所提出的理由充分,必要性结论的得出合理。为优化国家健康服务资源配置,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调整产业结构的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优越的社会协作条件和政府的优惠政策,发展科研、教育、文化、卫生等公益事业,促进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情况

一、儿童青少年人口学、社会学、健康学特征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达140005万人,其中不满16周岁的儿童人口数量为24977万人,占总人口的17.8%。据我国人口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我国2018年年末0~4岁、5~9岁、10~14岁儿童人口分别占2018年年末人口总数的5.89%、5.53%和5.44%,0~14岁人口2.35亿。其中,2018年适龄学前教育及小学生(3-12岁)数量约为1.59亿(根据教育部网站数据整理)。

儿童青少年饮食行为问题被描述为因个人意愿而制约自己的进食行为,其具有无法预测及无规律性等特点。在儿童的群体中它是临床中一个十分常见的现象,可发生于各种年龄,尤其2~6 岁。有研究报道,正常儿童中具有轻、中度饮食行为问题的占25%~35%,而在发育异常、早产儿以及患有各种慢性疾病的儿童中存在严重饮食行为问题的达40%~70%。最新研究表明,25%~45%发育正常的儿童及80%以上发育迟缓的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饮食行为问题。儿童的饮食行为不仅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而且与成年后的健康及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可能导致儿童生长发育迟缓、营养不良、情感障碍、神经运动障碍、心理行为异常、慢性疾病风险值增高等诸多问题,因此早期认识饮食行为问题,明确原因,排除各种潜在疾病,积极引导、干预治疗,将有益于儿童身心发展和健康成长。

青少年的饮食特点是变化。其中包括生理特征、心理、社会角色以及社会责任的变化。这些变化中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青少年越来越能够掌握自己的饮食模式。他们不再依靠家庭的饮食模式,而是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同龄人、媒体、对体型的期望、食物价格以及食物销售点的距离等。餐间及替代正餐的点心及零食经常出现在青少年的饮食中。营养学家们时常有这样的顾虑,即该饮食模式能否满足青少年生长发育的营养素需求。而一种饮食模式的营养学价值更多的是取决于摄入了什么,而不是何时摄入或在哪里摄人。事实上,青少年的能量需求比成年人要高1000kJ/天,因此青少年有摄入一些高热量密度食物的空间。

21世纪以来,人们的物质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独生子女的增多,也导致了家长和长辈对于孩子的过分溺爱,青少年肥胖问题也越来越严重,肥胖也导致了一些慢性病发病率明显增高。研究显示肥胖儿童更容易患脂肪肝、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儿童肥胖还会导致脂肪代谢异常、糖代谢异常,这也是儿童糖尿病的早期表现。此外肥胖对于青少年心理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不仅如此儿童肥胖的患病危险因素也会延续至成年期。

学龄前儿童调查报告发现,不健康饮食模式发生率为 7.91% 其中食用糕点零食类食物的发生率最高35.00%),其次为食用腌制蜜饯类食物25.00%)。

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超重占有比例为15.42%肥胖21例占有比例为8.30%

在不健康饮食行为中挑食发生率最高25.30%),其次为进餐速度快18.97%),且男童发生率明显高于女童影响学龄前儿童体型的多因素回归分析可知饮食偏咸饮食偏油腻是学龄前儿童肥胖的高危因素

根据国内以中国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为专题的相关组织研究报告结果可以发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儿童少年膳食结构不合理,身体活动不足、不吃早餐、在外就餐、饮酒、以及其他包括吸烟等不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日益突出,导致了慢性病低龄化。

摄取过量导致的肥胖、挑食偏食导致的偏执型极端表现、以及牙齿健康、骨骼发育健康、代谢综合征等问题,特别是食品加工生产及食用动物饲料中添加剂的失控,导致儿童青少年生理发育提前等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儿童青少年饮食健康的重要问题。

二、儿童青少年饮食·体重问题

儿童青少年的饮食行为在体重方面产生很大影响。一方面是部分贫困农村留守儿童食物、医疗、教育等资源相对匮乏,容易出现营养问题。以往研究证实,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存在生长迟缓、低体重等营养不足现象,但随着我国膳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变迁,部分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出现了超重或肥胖。 另一方面,城市儿童青少年的早餐、零食、外卖等饮食行为而导致超重或肥胖的比例也是常见现象。

2013年全国0~5岁儿童和乳母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结果显示,留守儿童在婴儿期和学龄前期的超重率、肥胖率较高,我国农村6岁以下儿童超重率、肥胖率分别为8.4%、2.9%。农村6岁以下留守儿童超率、肥胖率分别为6.9%、2.3%,比较来看,中国农村6岁以下留守儿童超重率、肥胖率均低于农村儿童超重率、肥胖率。研究显示,无论普通农村还是贫困农村,0~5、6~11、60~71月龄组留守儿童的超重率、肥胖率均较其他月龄组高男童、中部地区的普通农村的留守儿童超重率最高山东省学龄前留守儿童超重率、肥胖率分别为 7.1%、9.7%重庆市0~6岁留守儿童超重或肥胖率为9.95%河北省6岁以下留守儿童超重或肥胖率为5.93%湖南省7岁以下留守儿童超重率、肥胖率分别为1.0%、3.7%。

研究发现,祖父母监护、高水平家庭收入、母亲低水平文化程度等因素与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关系密切。学龄前留守儿童监护人主要为(外) 祖父母,而大多数祖辈由于过去经历过饥荒、教育程度不高、过分宠溺儿童、养育观念与父母存在冲突等,往往提供的是营养素单一的食物以及高能量高脂肪(含糖饮料、冰淇淋等)零食部分父母外出的留守儿童家庭经济条件较好,有能力购买多种营养丰富的食物,儿童获取营养素的途径较多,容易营养过剩低文化程度的母亲可能在食物选择、能量平衡以及儿童体重控制等方面认识不足,影响儿童正常体格发育,研究显示,贫困农村母亲的文化程度越高,儿童超重率、肥胖率越高,可能是部分留守儿童母亲外出,未能及时监督儿童饮食行为父亲外出的儿童肥胖率较高,可能与家庭汇款改善留守儿童营养状况有关。

研究证明,部分学龄前儿童会出现“生长迟缓型肥胖”,即能量摄入过多,但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素摄入未能同步增加,无法满足身高增长需求,出现身高增长滞后情况。安徽省农村1~4岁双亲外出留守儿童的超重率、肥胖率分别为17.0%、10.4%,远高于我国6岁以下留守儿童的超重率(6.9%)、肥胖率(2.3%),而生长迟缓率高达 35. 8%对这类儿童应增加更高质量膳食,使身高和体重同步增长,而不是简单减少能量摄入来减缓体重增长。

我国城镇学龄前儿童的超重率、肥胖率虽然低于全国农村水平,但肥胖易感环境依然存在,如监护人缺乏科学喂养信念、态度、做法等。儿童期是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也是预防肥胖的关键时期,中国应当建立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监测系统,及时掌握这个人群的体格发育现况、特点与变化趋势等,分析影响因素,便于政府多部门联合开展针对性综合预防和干预措施

青少年时期如果摄入过量的高热密度食物,其导致的后果就是肥胖。但通常情况下,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并非青少年时期出现肥胖的唯一原因,其也与社会、心理、生理等诸多因素有关。无论何因,肥胖对青少年的影响都是极为不利的,因此饮食的调节就显得格外重要。女青少年尤其担心超重,故节食或其他控制体重的行为在该年龄段很常见。极端方式的节食,可使能量与营养素的摄入不足或不平衡,加之过量的运动,可能更多的是失去体内的水分和肌肉组织,而并非脂肪。

1饮食多样化,谷类为主米面是摹本食物。每日400~500 g谷类主食叮为青少年提供约55%~60%的能量、约一半的维生素B1和烟酸。

2在热能供给充分的前提下,注意保证蛋白质的摄人量和提高利用率,膳食中应有充足的动物性类食物,肉、禽、鱼、虾类交替选用。注意主副食搭配,每餐有荤有素或粮豆菜混食,以充分发挥蛋白质的互补作用.少吃肥肉、糖果和油炸食品,不能盲目减肥。同时应加强体力活动。

3经常供给有色蔬菜瓜果,以保证各种维生素、无机盐及膳食纤维供给。适量选用有色瓜果蔬菜。

4有条件的地区,应设法选用富钙和优质蛋白质的鲜牛羊奶。

5烹调用油人均25 g/d,植物油为主.

6最好选择大自然食晶,适当选用深色食品,少搭配烧、烤、煎、炸等油腻食物。

三、儿童青少年饮食·骨骼及口腔问题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我国儿童青少年营养状况日益好转,因营养过剩导致的超重肥胖也逐年增多。2010年中国7 ~ 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发生率为14. 57% ,城市男生、乡村男生、城市女生、乡村女生4类群体超重及肥胖检出率分别为23. 23% ,13. 76% ,12. 72% ,8. 56% ,表现为男生高于女生,城市高于农村。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中国7省市儿童青少年超重及肥胖检出率为16. 3% ,高于2010年全国平均水平,提示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及肥胖检出率持续上升,形势严峻,应积极采取措施,抑制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增长势头。

不良饮食行为与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有密切关系。甜食、油炸食品深受我国儿童喜爱,进而导致超重与肥胖儿童迅速增多。Pot等的研究发现,西式快餐与超重肥胖有较强关联。Danyliw等一项研究发现,6 ~ 11岁男生软饮料摄入高者超重肥胖发生风险是一般摄入者的2. 3倍。本次研究发现,与油炸食品、高能量零食、西式快餐、含糖软饮料高摄入及在外就餐有关的饮食行为模式1是超重肥胖的高危因素,与前人研究相一致。研究发现,与进食速度慢者相比,进食速度快者增大发生超重肥胖的风险较高,OR值为4. 32。

儿童肥胖除影响小儿自身生长发育以外,极易发展为成人肥胖症。据研究,学龄期儿童肥胖转变为成人肥胖的危险度是非肥胖儿的3.9~5.6倍,大约有42%~63%的学龄肥胖儿童将转变为肥胖成人。儿童肥胖还容易诱发其成年后出现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胆结石,肾脏病,脂肪肝,卒死,乳腺癌,痛风等疾病。肥胖对儿童的心肺功能和有氧能力造成损伤,使他们运动能力下降。营养过剩还使免疫细胞过早发育,促使中年时期细胞过早衰老,导致细胞免疫功能迅速降低。更为严重的是,当肥胖儿童的大脑垂体之细胞逐渐被脂肪细胞所代替时,会造成性激素分泌紊乱,可导致男孩女性化,女孩男性化,而这人群成年后的性无能和生殖无能不仅会摧毁无数本该幸福的家庭,甚至可能成为一种社会问题。

美国疾病控制局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支持良好饮食习惯有助于口腔健康的说法,良好的饮食习惯如每天减少甜食和食间零食可有效降低儿童蛀牙的机率。  他们分析4200位学龄前儿童的数据,结果显示很多儿童都是因为饮食习惯不良而造成牙齿疾病。在2到5岁的儿童中,每天没有吃五种蔬菜及水果的儿童,蛀牙的机率提高3倍以上。现代社会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儿童错颌畸形发生率大大增加,错颌畸形几乎是困扰每个孩子的口腔问题。既往的理念缺乏对儿童早期口腔颌面部畸形的重视,也缺乏合适的治疗方案,往往只能告知家长等到儿童换牙结束后再进行矫治。然而错颌畸形一旦出现,如不进行及时干预任其自由发展,容易造成骨骼、肌肉和牙齿畸形的进一步发展。

1)我国虽然恒牙患龋在世界范围内情况并不严重,但人口众多。12岁年龄组龋均(平均每个人拥有未治疗的龋牙、因龋已治疗完好的牙和因龋丧失的牙的数)为1.03,龋均超过1.5的只有广东省,龋患率是45.8%。15岁年龄组龋均是1.42龋患率是52.4%,18岁年龄组龋均是1.60。

2)12岁年龄组恒牙龋,90.3%是窝沟龋,9.7%是光滑面龋,也就是说10颗龋齿中9可是窝沟龋,只有1颗是光滑面龋。两种不同类型的龋齿,预防的方法是不同的,所以要区分开来。

3)儿童与青少年的绝大部分龋齿都没有充填治疗,12岁年龄组龋齿得到充填治疗的仅占11%。

4)四颗六龄牙和下颌第二恒磨牙最易受到龋侵害,以上六颗牙患龋占12岁年龄组患龋的89%,占18岁年龄组的78%,能预防以上六颗牙龋的发生,就能有效控制龋的发生。

5)以上六颗牙占因龋丢失牙的69%(12岁年龄组)和78%(18岁年龄组仅下颌两颗六龄牙占因龋丢失牙的65%(12岁年龄组)61%(18岁年龄组)能预防以上六颗牙龋的发生,就能有效控制因龋丢失的牙。

目前国内市面场上的儿童食品越来越多的以高糖、精细、质粘软为主,而年轻的父母们也认为这些食品有营养,然而,儿童阶段如不注意培养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则会导致口腔问题的发生,如频繁的进食这类食品又不及时刷牙,食物就易沉积在牙齿的小窝,裂沟及缝隙等不易清洁的地方,在致龋菌的参与下,大量的产酸,这些酸与牙面长期接触,再加上细菌代谢产物的作用,就会产生龋齿。因此,对于3岁以上的孩子要适当给点低糖、粗、高纤维性食物(如花生、豆类、牛肉干、水果等),这样可以锻炼儿童牙齿的咀嚼功能。

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进入了生长发育的飞跃阶段。而良好的营养影响着身心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青春期体格发育极为迅猛,加上学习紧张、活动量大,因此需要摄入更多的热量。中学生应吃好三顿正餐,保证主食米、面和脂肪、蛋白质摄入,多吃鱼、瘦肉、蛋、牛奶、豆制品等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同时,中学生代谢旺盛,骨骼生长快,肌肉组织细胞数量直线上升,要特别注意钙、磷、镁和维生素A、D的供给。大量组织的形成需要铁,供给不足则可发生贫血,因此铁质的补充更为重要。

由于部分中学生的饮食健康认识问题,盲目追求“瘦身”形象问题,而造成挑食、择食的不良健康饮食习惯。由于健康的身体需摄入各种营养物质,挑食容易引起营养不平衡,引发各种疾病。

 

 

四、儿童青少年饮食·代谢综合征问题

以汉堡、炸鸡、炸薯条和碳酸饮料为主的洋快餐具有“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质”和“低矿物质、低维生素、低膳食纤维”的特点, 大量研究表明, 经常摄入洋快餐, 容易引发肥胖尤其是儿童肥胖。而肥胖与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疾病有关, 这些疾病又被称为“代谢综合征”。在儿童时期, “代谢综合征”的表现并不严重, 但儿童时期的肥胖会集聚诱发“代谢综合征”的各种危险因素, 为成人以后带来不良后果

洋快餐对儿童健康的危害不仅限于肥胖, 洋快餐还会影响儿童的免疫能力, 并诱发各种疾病。瑞典国家食品管理局于2002年4月24日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汉堡包、炸薯条、炸鸡等食物中含有大量的“丙烯酰胺”, 这种物质可导致基因突变, 损害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 甚至诱发良性或恶性肿瘤。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于2004年公布了750种食品检验结果, 再度证实了炸薯条、炸鸡中所含“丙烯酰胺”的毒性。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营养专家赵霖教授说,汉堡包、薯条等可引起体内激素变化,使食用者上瘾,造成难以控制进食量。研究中还发现汉堡包、炸薯条、炸薯片、薄脆饼、烤猪肉、水果甜品上的棕色脆皮、饼干、蛋糕等食品中含有大量丙烯酞胺 (俗称丙毒) 。丙烯酞胺可导致基因突变,会损害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诱发良性或恶性肿瘤。世界卫生组织食品安全部负责人约翰·施轮物博士指出,凡与食品有关的癌症中,30%~40%都与丙毒有关。专家认为,这一发现解释了西方国家肿瘤高发的原因。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洋快餐是典型的“三高” (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 食品,中国营养学会理事李庆天肯定地指出,这样的饮食结构在营养学上是绝对不合理的。专家指出,食用洋快餐可引发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胃炎、消化性溃疡……不仅如此,大量食用洋快餐以后,不仅会导致肥胖、感冒、哮喘,还可能导致血便,个体行为异常,发育异常等。为了好吃的洋快餐,要付出的代价已经不是简单的健康问题了。

近些年来,据有关部门统计资料显示,肥胖,糖尿病,肿瘤,心血管疾病等过去常见于西方的富贵病近年来在我国有不断攀升之势,并且有高达50%的死亡率,已经成为社会的一种公害。与其发展速度相对应的是,麦当劳等洋快餐在中国的发展速度同样惊人。让人震惊并对洋快餐引起怀疑的是,2004年4月19日,麦当劳前掌门人吉姆·坎塔卢波因心脏病发去世。5月5日,麦当劳总部宣布·新任总裁查利·贝尔进行了一次肠癌手术。虽然没有医生证明坎塔卢波的死、贝尔的肠癌与汉堡、薯条有必然联系,但麦当劳公司承认,他们的确大量食用了这些快餐。

薯类是马铃薯、甘薯、山药等根茎类食物的统称,其中马铃薯为全球第四大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水稻与玉米。2013年,中国马铃薯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25.5%,为世界第一,但人均消费量低于欧美国家。薯类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以及较多的矿物质和B族维生素,《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提倡的平衡膳食模式推荐七至十四岁的儿童青少年每日摄入25-50克的薯类食物,十四岁以上的青少年每日摄入50-100克薯类食物。然而,在很多薯类制品如薯片、薯条的加工过程中,会添加大量的油脂,最终成品的脂肪含量高达48.4%,这类薯类食物与普通薯类食物的营养价值与健康效应存在较大差异,过高的脂肪含量与能量密度会增加肥胖的发生风险。

近年来的各项调查研究发现,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MetS)的发病率逐渐升高。MetS是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以肥胖、高血糖、高血压及血脂异常等集结发病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症候群。

(一)≥10岁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问题情况

中心性肥胖是典型临床表现,腰围≥同年龄同性别儿童腰围的90百分位值(P90),为儿童青少年MetS基本和必备条件,腰围身高比(WHtR)作为筛查指标WHtR切点男童0.48,女童0.46。

确定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MetS)除肥胖体型外,同时具备至少下列2项:

1、高血糖:①空腹血糖受损(IFG):空腹血糖≥5.6mmol/L;②或糖耐量受损(IGT):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h血糖≥7.8mmol/L,但<11.1mmol/L;③或2型糖尿病。

2、高血压:收缩压≥同年龄同性别儿童血压的P95或舒张压≥同年龄同性别儿童血压的P95。高血压的快速识别方法:收缩压≥130mmHg( 1mmHg=0.133kPa),舒张压≥85mmHg。

3、低高密度脂蛋自胆固醇(HDL-C<1.03mmol/L)或高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3.76mmoUL)。

4、高甘油三酯(TG≥1.47mmol/L)。

(二)6≤年龄<10(岁)儿童的青春期心血管疾病(CVD危险因素

6≤年龄<10(岁)年龄段儿童的生理特征处于快速变化中,近期临床研究发现,肥胖儿童已经暴露多项代谢异常,发生成长型青春期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增强,已有明确界定:

1.肥胖:体块指数(BMI)≥同年龄同性别儿童BMI的P95或腰围≥同年龄同性别儿童腰围的P95。

2.高血压:血压≥同年龄同性别儿童血压的P95。快速识别:收缩压≥120mmHg或舒张压≥80mmHg。

3.脂代谢紊乱:①低HDL-C<1.03mmol/L);②高non-HDL-C(≥3.76mmol/L);③高TG≥147mmol/L。

4.高血糖:空腹血糖≥5.6mmol/L,建议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以便及时发现是否存在IGT或2型糖尿病

因此,对于存在多项代谢异常的6≤年龄<10(岁)儿童,应警惕代谢综合征可能,及早进行干预。

(三)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高危因素

1遗传因素:有肥胖、高血压、血脂紊乱、MetS、2型糖尿病和CVD家族史者;

2宫内营养与发育相关因素:出生时小于胎龄或巨大儿等;

3饮食及饮食行为因素:高糖、高脂肪、高胆固醇等高能量食物摄入过多;不健康饮食行为如:进食速度快、量大、咀嚼少,不吃早餐,甜食频率过高,边看电视边进食及睡前进食等。

综述体现,儿童青少年的自身饮食行为问题、及其父母饮食健康问题,是导致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的主要原因。

 

五、儿童青少年饮食·社会供给问题

大量研究与社会实践证明,儿童青少年饮食健康直接受到父母及家庭影响。父母的食物选择购买直接影响孩子的饮食行为,也直接影响到儿童少年对食物的选择。家庭中的食物大多由父母或其他看护人负责购买,孩子们只能从买来的食物中选择。因此,父母及其他看护人的习惯以及他们为孩子提供的食物种类,对孩子早期食物摄入模式和膳食结构的形成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甚至形成一生的影响。家庭成长环境对儿童的饮食行为的培养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溺爱、娇惯、喂养方式不当、家长的不良示范、对暴露问题缺乏认识等因素均会导致饮食行为问题的发生。

同时,包括零食在内的儿童食品质量,也是直接影响儿童青少年健康的社会问题。中国儿童产业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80%家庭中儿童支出占家庭支出的30%-50%,家庭儿童消费平均为1.7万-2.55万元,儿童消费市场每年约为3.9 万亿-5.9 万亿元。其中在儿童的日常消费中,零食是一项重要的支出。2019年休闲零食市场规模高达5713亿元,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年增长率维持在6.0%以上,到2021年零食市场规模应当会突破6000亿元。尤其在中国,2018年0-14岁的儿童人口规模近2.5亿,未来随着二胎政策的深入,预计未来我国的儿童数量还将持续增加,预计从2019年到2023年,儿童零食市场预计将以10%到15%的复合年增长率稳定增长。

目前我国零食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早期成熟阶段,市场容量巨大,儿童零食市场混乱。儿童酱油、儿童饼干、儿童牛奶、儿童乳饮料等冠以“儿童”两字的食品充斥着各大商店超市,受到了年轻家长们的青睐。事实上,儿童食品和普通食品配料成分并无差异,目前市面上部分儿童食品徒有“儿童”之名却无“专用”之实,只是用来细分产品的市场手段。一些商家利用家长们对儿童食品营养标签的忽视,抓住其漏洞,在宣传上夸大其词,误导消费者。

我国儿童零食等儿童食品市场混乱,缺乏行业规范,儿童食品标注不规范、儿童零食营养不均衡、家长对国内品牌零食信任度低、国内儿童零食标准欠缺等问题普遍存在。制定儿童食品标准是当前迫在眉睫的重要事情,这是对消费者和行业都有益的行动。

 


第四部分 讨论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在“食品安全科普公益行”活动中表示,“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公开课是提高全社会食品安全知识的重要推手。”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宁本涛在2020年初发表演讲时提出,新冠疫情的发生是天灾,更是人祸。疫情过后,我们最应该改变的是不良的饮食习惯和饮食文化。因此,多元协同学校、家庭、行业和社会的力量,共同维护儿童青少年的饮食健康,加强“食育”,是现实所需、形式所迫,刻不容缓。

关于儿童青少年饮食健康相关问题并不是仅依靠国家强制即可解决的问题,也不是家长加强关注与防范就可以改善的问题。保障儿童青少年的饮食健康是保障全体人民食品安全与营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坚持以科学为依据、以法律为手段、以教育为根本。增强社会多方关注,发挥联动机制,挖掘食品安全与营养的本质内涵,为儿童与青少年构建绿色饮食、健康饮食的蓝天,意义深远。

因此,本报告的讨论部分分别从儿童青少年饮食健康问题、社会软对策(家校联动的饮食健康教育的探讨、社会供给行业的探讨)、政策硬支持(国家相关问题管理路径的探讨)及全社会协同联动机制的建立进行探讨。

一、关于儿童青少年饮食健康问题的探讨

儿童少年的健康不仅关系个人的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而且关系到整个民族的素质。从小建立健康的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不仅可以保证儿童少年的身心发育和健康,还会一生受益。了解我国儿童少年饮食行为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已经引起全社会对儿童健康饮食行为的关注。

吃不好早餐是孩子成长的绊脚石。近二十年进行的调查显示,中小学生早餐营养质量不足的比例为78%。营养质量差的早餐不仅影响儿童营养摄入和健康,还会影响儿童的学习、认知能力和体能,因此,提倡不仅要每天吃早餐,而且要吃好早餐。

外卖餐饮、快餐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儿童少年一种普遍的饮食行为。儿童少年快餐的消费频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近二十年来每周至少吃一次快餐的比例超过15%。在外就餐时膳食结构不合理,膳食能量摄入高于在家就餐者。尤其吃快餐,不仅可引起肥胖,还为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等慢性病的发生埋下隐患。

零食在日常饮食中占比逐渐提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饮食结构的变化,儿童的膳食中由零食提供的能量占7.7%,膳食纤维占18.2%,维生素C占17.9%,钙9.9%,维生素E占9.7%。近些年我国儿童每人日零食消费总量总体上略有上升,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总量占食物总消费量的21%左右,3~5岁、6~12岁、13~17岁儿童青少年每天吃零食的百分比分别为71.8%、64.7%和61.2%,城市和农村儿童青少年消费占前三位的零食分别是水果、奶类、糕点和水果、糕点、谷类。可以看出,零食在我国儿童青少年日常饮食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已经成为儿童饮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城市儿童的零食以冷饮、油炸、膨化食品为主,让儿童少年学会选择营养相对均衡、全面的零食,使他们既能享受到吃零食的快乐,又能获得所需要的营养是健康饮食的关键。

含糖饮料过度摄入引发健康问题。近二十年来,我国城市儿童少年人均每日饮用的液体饮品量超过500毫升,其中2/3是含糖饮料。含糖饮料中的“糖”暗藏着健康危机,过量饮用,就会增加的摄入,长期过糖量的饮食会直接导致胰岛素分泌问题导致糖代谢失调继而引起肥胖、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营养不良和龋齿等一系列儿童青少年健康疾病。

综合来看,我国儿童青少年整体膳食摄入状况正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总体上膳食结构仍不合理。如今儿童青少年的饮食需求已经从吃饱到吃好转向吃的健康营养,通过从食物中摄取营养素来增加机体营养。但是,肥胖(或营养不良)、营养素缺乏等疾病已经严重影响着新一代人的健康。目前儿童青少年的营养素具有外源性、微量性、调节性、特异性和广泛性。缺少维生素和矿物质会导致脚气病、贫血等,以及许多原因不明的身体症状,如乏力、情绪急躁,皮肤粗糙等。缺铁性贫血是儿童及青少年时期最常见的贫血症状,每天摄取含铁量丰富的食物也是十分必要的,像谷类、绿色蔬菜、蛋、肉及新鲜肝脏等,都是很好的含铁食品,人体对于动物性食物的铁质吸收率要比植物性食物好。天然瓜果菜是最佳的营养来源,它们不仅易吸收,还能调节新陈代谢等。或许是学习压力太重,一些学生挑食、少食或吃只能填饱肚子而不能补充营养的垃圾食品,使身体不能及时获取营养,这样不仅影响身体发育,还会影响智力发育,给成长中的青少年造成严重伤害。

广义的营养不良应包括营养不足或缺乏以及营养过剩两方面,前者常继发于一些医学和外科的原因,如慢性腹泻,短肠综合征和吸收不良性疾病。造成这种营养不良发生的原因大多是缺乏营养知识,家长忽视科学喂养方法。而由于营养过剩、不吃早饭、经常吃零食、偏食、不爱运动等原因,造成了儿童肥胖率持续上升的社会问题,引发代谢综合征等一系列后果。

综合来看,营养不仅关乎健康,也是社会经济发展与新一代人口素质的关键。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饮食安全与健康无小事,因此关注儿童青少年饮食健康要树立绿色环保可持续的饮食消费观念、学习与饮食安全相关的知识、营造良好健康饮食的社会氛围。

二、关于家校联动的儿童青少年饮食健康教育的探讨

健康的饮食行为取决于正确的认识。有了正确的营养和健康认识,才有可能采取积极主动的行为,并坚持下去,获得健康。营养教育是提高健康认识、培养饮食行为的有效手段,通过营养教育可以提高儿童少年的营养知识水平,建立健康的意识和认知,建立健康的饮食行为。

儿童时期的饮食行为影响着孩子现在和将来的健康。健康饮食行为不仅保证了儿童生长和发育对营养素的需要,而且会持续至成年期并对成人饮食行为的建立及其健康产生深远影响。儿童时期是培养健康饮食行为的关键阶段,儿童期形成的饮食行为可持续一生,父母如果在这一关键时期对孩子及时进行合理的饮食行为干预,为他们营造有利于健康成长的环境,通过健康教育,可以养成健康的饮食行为。

家庭营养教育是儿童少年饮食行为形成的第一站。尽管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但由于人们的营养知识缺乏、营养意识差,导致了某些营养问题的产生或加重。尤其是在我国农村地区,居民营养知识缺乏状况尤为严重。一些调查显示,我国农村居民营养知识的知晓率只有2.7%。其中儿童家长的喂养知识缺乏十分普遍,这是导致农村儿童营养不良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提高父母的健康饮食知识储备,对儿童青少年自主意愿产生积极影响。孩子通过模仿父母的饮食行为,父母购买、选择食物的行为直接影响到儿童少年对食物的选择,父母把饭桌教育或者把食物当作奖惩孩子的一种手段,这些因素都可以增加或减少儿童对食物的喜好应当主动控制这样的问题行为。开展营养教育是提高健康认识、培养健康饮食行为的有效手段。营养教育可以提高儿童少年的营养知识水平,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饮食行为。

开展健康饮食知识进校园活动通过幼儿园及学校教育环境实施儿童青少年饮食健康教育是我国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学校对学生健康饮食行为的培养重视不够学校的健康教育课不规范、老师和饮食服务人员缺乏营养知识的培训、同伴不健康饮食行为的相互影响学校周边食品摊质量管理缺失等问题是影响儿童青少年健康饮食行为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采取健康教育进学校模式对学生营养与健康知识、态度的改变效果明显。经教育干预后,干预学校学生的营养膳食知识知晓率、肥胖与饮食及运动关系的知晓率、对健康饮食行为的知晓率、对运动方式的认识和态度均有明显改善。

解决我国食育问题并非一时之功,面对此次疫情,我们应该化危为机,探索中国特色食育制度,构建食育机制,保障中国的食育推广与普及,构建健康中国,实现美好生活。

(一)我国食育发展现状

在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中,食育早已拥有着悠久的历史,近些年来我国关于食育工作的开展仍处于不断探索阶段,虽暂未出台有关食育专门的法律,但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中也有部分涉及食品安全宣传教育领域:

1、2009年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食品安全法》的制定,在《食品安全法》中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我国开展食品安全教育的相关内容;在2015年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中,针对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对食品行业及国家人民政府所需宣教的内容又做了进一步的完善。

2、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的《全国食品安全宣传教育纲要(2006—2010)》、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制定的《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纲要 (2011—2015年)》都拟定了食品安全教育的目标和主要任务,重点对象及宣传教育内容,组织实施和保障等工作部署。以上规定是为了广泛开展面向全社会的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切实增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的系统性和实效性,从而营造人人关心、人人维护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由此可见,我国政策制定者已通过行政性手段作出了多方努力,但是食育工作的开展仍存在许多不足。

(二)我国食育存在的问题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为了儿童青少年一生的健康,光有充足的食物供给,忽视饮食行为教育显然是不行的。饮食教育作为影响食品安全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引起了相关专业人士的关注和研究,我国目前对“食”的教育存在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1、食育体系不完善,缺失相关法律。虽然我国在饮食教育方面曾做过许多努力,但食育开展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缺乏一套由法律到教育再到研究的完整体系。首先是立法,日本在食育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应当得益于《食育基本法》的出台,而我国食育法律的缺失使得饮食教育的有效性得不到保障;然后是教育,食育应当是一种终身教育,然而在我国人们还未意识到饮食教育的重要性,其教育的承担者、教育的内容都略显单一; 最后是研究,由于食育内容丰富,因此需要营养、教育、文化等跨学科、多领域专业人才对其实施效果进行检验分析,国家应建立队伍跟踪调查几代人,建立可靠数据,将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反馈,不断完善食育体系。由此看见,以符合我国国情为基础,建立一套立法—教育—研究完整的食育体系是当务之急。

2、缺少食育制定者和执行者。目前我国尚未形成一个专门的机构对食育工作进行统筹安排,也没有出台相应的法律对其实施与执行进行监督和保障,各个部门由于立场不同,常常自圆其说,而缺乏整体全面的规划,以至于出现职能的重叠和遗漏并存的现象,这对我国“食”的教育的开展显然是有害无利的。

3、缺乏规范有效的食育课程与教材。缺少规范有效的专业教材和课程是目前食育遇到的困难之一。有关食育的教材却只是一些专家学者,自己著书立说,编写规范的教材,配备专业的食育教师,让食的教育真正的走进校园,让每一位儿童、青少年掌握食的知识,传承食的文化势在必行。

(三)日本《食育基本法》对我国的启示

1、中国的发展需要食育

我国现代化发展需要食育的回归,首先,提高国民的体质需要食育,我国7岁男女儿童的平均身高分别比日本同龄儿童矮15px和12.5px,15~18岁男女青少年分别平均比日本同龄者矮35px和15px,这对今后提高我国的核心竞争力是极其不利的;其次,慢性病的高发已是全球需要攻克的难题,慢性病的流行给我国人群健康带来极大威胁。目前针对一般人群,我国主要是从控制慢性病主要共同行为危险因素,即吸烟、饮食和身体活动3个方面开展慢性病防控工作,需要对公民普及有关食的知识,通过食育让国民掌握如何吃出健康;最后,我国饮食文化的衰落对中华民族文化也是一种巨大的损失,这与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政策导向也是背道而驰的。综上所述,抓好食育工作是提高国民体质、国民素质以及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项长久之计。

2、食育的发展需要立法

应当从中华民族发展的现实需要及长远效益的角度出发,重新考虑食育的长远意义,通过立法作为保障,规定基本理念,完善食育内容建立推行机构,明确基本计划加强政府指导,呼吁全民参与,使得中国的食育教育有法可依,有法可循。食育的成效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方可见证,因此,我国的饮食健康政策制定应当内外兼顾,不仅重视食品安全监管方式等外源性的有效措施改善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更应从深层次的、内源性的角度在本质上引导加强国民对食的理解,形成内外联手、社会共治的全面措施。

三、关于儿童青少年饮食健康社会供给产业的探讨

“少年强,则国强”,在国民营养健康得到如此关注的今天,儿童群体的健康状况更是备受瞩目。国务院近年来发布的多项健康相关的纲领性文件都将儿童健康问题单独列出,其重要性可见一斑。《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将儿童青少年列为重点人群,强调要降低农村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遏制城镇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增长态势,将食物与营养知识纳入中小学课程。《“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以中小学为重点,建立学校健康教育推进机制,实施健康儿童计划,加强儿童早期发展。《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将“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纳入十五项重大行动之一,从个人、家庭、学校、政府的角度提出了针对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心理健康、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等方面的具体举措。

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食品和餐饮行业的日益繁荣,人们在享受物质丰富和生活便利的同时,也要警惕生活方式改变带来的不利于健康的因素。儿童青少年饮食健康直接受到教育机构及食品供应行业的影响。学校对学生健康饮食行为的培养和食品行业生产食品的标准及执行,是对儿童青少年的饮食健康产生决定性的干预途径。

健康饮食教育环境和健康饮食供给行业构成了儿童青少年健康饮食生活的依存环境研究调查可以发现虽然在各级政府的积极政策环境下,国内儿童青少年饮食健康状况依然不容乐观。我国各年龄阶段学生肥胖检出率持续上升,2012年全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为9.6%,肥胖率为6.4%,与2002年相比分别增加了1倍和2倍。研究说明我国的儿童青少年健康饮食供给侧依然有极大提升改进的空间

在本部分第二节中指出儿童含糖饮料的摄入也是饮食健康的一大威胁。2015年,WHO发布《成人和儿童糖摄入量指南》,强调生命全周期减少游离糖摄入,将儿童游离糖摄入量降至膳食总能量的10%以下,最好能降至5%以下。2010年,第六十三届世界卫生大会发布《关于向儿童推销食品和非酒精饮料的一系列建议》,提出降低儿童对高饱和脂肪、反式脂肪酸、游离糖或盐食品营销的暴露程度,减小这些食品营销对儿童的影响力,采用分阶段或全面的方式,减少向儿童推销上述不健康食品,不应以任何形式在儿童聚集场所推销上述不健康食品。在降低含糖饮料消费方面,多个国家做了积极探索,如智利、墨西哥、美国、法国、英国和丹麦等对含糖饮料征收高税收,墨西哥和哥斯达黎加等限制含糖饮料在校园内的销售,智利、美国和厄瓜多尔等在含糖饮料包装上添加警示标识。然而,我国尚未对含糖饮料采取强制性措施,控制含糖饮料消费的主要方式是大众宣传教育和倡导,如国家卫生健康委和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相关指南和地方教育部门出台的政策等,由于这些措施均为建议性,目前尚缺乏强有力的手段控制儿童青少年含糖饮料的摄入。

截止目前儿童青少年食品主要包括乳制品辅食品及零食等三大类产品已有婴幼儿配方粉GB10765)》、《较大婴儿配方粉(GB10767)》、《特殊医学配方粉(GB25596)》、《婴幼儿谷类辅食(GB10769)》、《婴幼儿罐装辅食(GB10770)》、《辅食营养补充品(GB22570)》等国家标准从涉及儿童青少年全龄阶段覆盖相关标准系统还没有建立从贯彻体现党和国家对儿童青少年这一重点群体健康问题关注的立场应当确立由全国妇联共青团中央等儿童青少年工作组织主导卫健委市场监督管理局教育部民政部等部门协同推进等工作机制共同研究制定儿童青少年健康管理社会保障与管理政策规范体系把关系到儿童青少年饮食健康社会供给服务及行业系统性规范监管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发展营造健康的环境

四、关于社会协同应对儿童青少年饮食健康管理工作的探讨

十四五时期是实施“健康中国”行动改善国民营养健康的关键战略阶段,儿童青少年饮食健康管理工作需要以行政立法保障为基础,开创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动员全社会参与的工作局面。需要全社会执行与协同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按照职责权属大致可以分为三项主要工作。

一是儿童青少年饮食健康管理法规政策供给。以《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实施为基点,围绕关乎整个国家民族未来的儿童青少年群体健康核心,推动包括饮食健康在内的一系列健康管理与促进法规和政策的研究与出台,明确饮食健康教育及供给产业质量监管的行政规范,为全民健康发展建立社会生态基础。

二是儿童青少年饮食健康标准化管理与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实施。通过全社会教育组织的动员与行动,为儿童青少年及其家长提供健康饮食知识及观念的规范化传播,普及健康科学素养。通过规范儿童青少年食品生产制造标准,管控儿童青少年食品供给,实现品牌及标识与质量规范挂钩的行业服务模式,为儿童青少年饮食健康安全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是儿童青少年饮食健康工作社会力量培育与扶持。实现儿童青少年饮食健康发展的目标,需要专业化的社会力量的支撑,包括健康课程教师及健康服务管理师等,承担各类院校的饮食健康课程教学、各类社会服务机构的儿童青少年健康服务指导等工作。

 

五、关于儿童青少年饮食健康问题管理路径探讨

(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儿童青少年饮食健康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的公布施行,是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一、二、三、四中全会精神,推进卫生与健康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总结了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经验,就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在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方面的战略部署作出了顶层的、制度性的、基本的安排,是我国卫生与健康领域的第一部基础性、综合性法律,对于推动我国卫生与健康领域法治建设,在卫生与健康工作中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方略具有基础性和全局性的作用,对于构建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明确了我国医疗卫生与健康事业应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健康服务,规定了医疗卫生事业应当坚持公益性原则,确立了健康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强调健康理念融入各项政策,体现了卫生与健康工作理念从“以治病为中心”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转变,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核心。《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已经将儿童青少年列入了重点的健康关注群体,饮食是青少年健康管理内容,是“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工作的重要任务。

(二)全面开展科学食育健康知识社会普及工作的重要性

《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规定“医疗卫生、教育、体育、宣传等机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应当开展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健康教育的社会责任主体。

《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同时明确“国家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学校应当利用多种形式实施健康教育,普及健康知识、科学健身知识、急救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主动防病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行为习惯,减少、改善学生近视、肥胖等不良健康状况”,“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规定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学校考核体系”,“倡导家庭成员相互关爱,形成符合自身和家庭特点的健康生活方式”等内容,健康教育成体系、进课堂、进家庭也将成为法律规定。“食育”作为我国儿童青少年的饮食健康教育工作,对儿童青少年饮食健康知识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培育儿童青少年学会正确的饮食理念、学会选择营养相对均衡全面的食物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健康素养,是国家各级机构和组织依法行政服务的使命。

(三)建立严格的儿童青少年饮食健康产品标准体系的迫切性

“十四五”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时期,建立适用于儿童青少年健康食品行业的专用商业评价体系,适应我国儿童青少年食品行业发展标准化建设的需求,建立儿童青少年全龄覆盖阶段的健康饮食产品专用标识、专用名称的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检测要求、认证及颁证流程等制度体系,无疑是针对儿童食品市场乱象频发问题的最有效直接举措。

政府加强依法依规管理,行业协会推动标准体系建立,企业执行标准规范把控好食品健康安全线,消费者全面提高健康科学饮食素养,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食品品牌,是引导行业企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从市场经济维度,我国儿童青少年食品的生产、经营企业数量庞大,市场消费额巨大,特别是儿童青少年消费是家庭消费最重要的方向,而饮食消费也是儿童青少年生活消费的重要项目,因此,应将儿童及青少年食品单独分类,对儿童食品及青少年适宜食品的定义、标准、生产加工条件、市场监管、法律界定等做出明确规定,完善儿童与青少年食品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为监管提供执法依据,是市场经济管理的客观需求。

另外,面向儿童青少年市场,发生的企业概念炒作、虚假推广、“垃圾食品”营销等问题,以及路边摊、学校周边小卖部等场所的食品安全质量管控问题,特别是市场上涌现出一批“儿童专用”概念的食品,引起很多家长对国内儿童食品的安全与健康问题感到担忧。以零食为例,《中国青年报》近年调查发现,45.0%的受访家长对国内“儿童零食”不放心,74.6%的受访家长希望建立“儿童零食”监测、检测和预警机制。

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儿童营养失衡现象严重,儿童超重肥胖问题不断凸显,6—17岁、6岁以下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别达到19%和10.4%,不健康饮食、身体活动不足是导致儿童肥胖率居高不下的两大“元凶”。出台针对儿童及青少年健康成长需要的标准,在进一步完善提高儿童生活消费需要的乳质食品、辅食标准的同时,创新探索青少年消费零食、快餐等饮食产品的健康标识管理制度,在儿童青少年零食快餐等生产原料要求、感官、营养成分、理化指标、污染物指标、真菌毒素指标、微生物指标、食品添加剂指标要求明示的同时,强制明确儿童青少年饮食用限量指标及警示信息。

由于消费者对包括零食在内的儿童青少年食品的认知水平有限,生产企业有责任对消费市场、消费认知、消费行为进行科学认知引导教育。行业组织应当“控糖”、“控脂”、“低钠”为目标,围绕儿童喜爱食用的糖果、膨化食品、乳制品、坚果、饮品、肉制品、果脯制品、饼干等各类食品都需要从保质期、食品添加剂、食品原材料、包装材料、冷链要求等方面量化管控限值标准,建立对应的包装标准,要求标示过敏源信息,以及醒目标注影响儿童青少年食用过程中安全性的提示等等。

与国际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食品产业发展与其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食品企业整体水平不高,农产品深加工比例较低;中小企业居多,生产效能普遍不高;食品安全形势严峻;装备技术相对落后;节能减排技术研究和应用力度不够,食品行业能耗指标偏高;科技投入不足,食品产业技术创新能力难以支撑企业参与全球竞争。通过标准体系在保障好食品安全的基础之上,用好工业自动化、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来提高综合生产效能和企业竞争力是摆在零食企业的面前的必选题。建立“儿童食品”、“青少年限量食用品”标识制度,必将对我国儿童青少年食品市场规范和行业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

(四)规范儿童青少年健康管理专业技能培养职业化人才的必要性

随着“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社会经济和教育改革的推进,围绕儿童青少年健康服务及管理工作的职业化需求会凸显,在现有“健康管理师”职业领域中,已经具备针对儿童健康特定情况而细分出“儿童健康管理”专业技能领域的客观需求条件。“食育”教育培训、协助父母选择儿童健康食品、指导家庭营建科学育儿环境工作已经形成“儿童健康管理师”的典型职业场景为贯彻《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大力加强健康管理职业技能人才的培训和鉴定工作规范并加快培养儿童健康管理相关从业人员,促进全民健康服务业务发展应当成为新时期“健康中国”行动中培养专业健康人才的具体任务之一

健康部分家长和幼儿园开始意识到食育不仅能促进儿童身体发育,而且有利于儿童身心平衡,形成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必备1、更新食育知识和理念,转变传统育儿方式

儿童饮食营养一直为社会所重视,但基本侧重于吃饱不饿、食品卫生、身体正常发育这些基本要求,这一传统的喂养理念一直影响着家庭和幼儿园的育儿方式。的能力,发展艺术想象,形成完整人格。我们应关注儿童的饮食行为的发展现状,主动学习国内外有关食育的营养学、卫生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及时更新关于食育的理念,以食育之,寓教于食,形成科学的育儿理念。

1、制定并执行各年龄段儿童的食育课程方案“儿童健康管理”的基础技能研究发现,年龄和生活经历是学前儿童饮食行为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在饮食习惯、饮食内容、饮食礼仪、饮食技巧和对食品的认识方面都存在差异,且同一年龄段儿童的饮食行为的发展会受到外界食育理念的影响,进而出现前进或倒退的现象。了解学前儿童饮食行为发展的阶段表现和差异,抓住儿童对食物的好奇心,把握儿童会对成人日常饮食观察学习的特点,应用包括目标、内容、过程、方法、评价等技能,开展以食物为起点的保育和教育活动,是儿童健康管理基础职业技能

2、儿童个体或群体健康监测、分析、评估以及健康咨询、指导和健康危险因素干预“儿童健康管理”的核心技能开展儿童健康管理活动必须立足于儿童的现实生活,结合儿童生活中的社会文化环境建设需求健康管理师是唯一合法的健康管理相关卫生行业特有国家新职业,凡符合条件的学生和社会人员均可自行参加健康管理师培训,并考取健康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儿童健康管理应基于儿童的需求立足儿童的生活,了解儿童健康行为发展现状,结合社区儿童中心等基层儿童服务机构建设将包括但不限于康复医师、临床药师、口腔医师、心理治疗师、营养师、多点执业医生等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健康管理师、学校保健医生、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人员纳入儿童健康管理工作团队,提供功能性、专业化业务支撑,或承担事务性工作。能够开展包括调查收集儿童基本健康状况、家庭状况及生活习惯等情况;协助做好居民儿童电子健康档案管理,制定儿童服务对象健康管理方案,开展儿童健康教育,配合实施儿童健康危险因素监测;开展社区宣传和儿童健康生活方式倡导;协助做好相关儿童健康数据统计、分析、协助与相关部门协调对接等工作技能是儿童健康管理职业的核心岗位胜任力

(五)建设社区服务干预基地的可行性

2007年,我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司发布了“中国学龄儿童少年超重和肥胖预防与控制指南”。指南中提出了我国儿童肥胖的评价和分类,肥胖症的干预措施、特殊人群的处理等。在肥胖症的干预措施方面,制定了坚持预防为主,从儿童、青少年开始,从预防超重入手,并须终生坚持,采取综合措施预防和控制肥胖症,积极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干预原则规定了鼓励摄入的低能量、低脂肪、适量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富含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膳食;控制膳食与增加运动相结合干预策略与措施明确了合理安排饮食、加强身体活动和锻炼、行为疗法、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等肥胖症防治流程和高危个体的处理措施。此《指南》试行至今,我国儿童超重肥胖流行情况、影响因素、健康危害及相关政策都有所变化。在国家卫健委疾控局的支持下,已组织相关专家对指南进行修订,形成更具针对性、有效性的《中国学龄儿童少年超重和肥胖预防与控制指南》,遏制我国儿童少年肥胖的上升趋势,推动中国儿童少年肥胖防治加强防止我国将来与肥胖相关慢性病快速增长的健康管理,打下健康管理干预行动基础依据

实践证明干预活动措施的组织实施需要日常化社区化的基础保障才能发挥常态化社会影响的作用建立依托包括社区活动中心村民活动中心社区诊所村卫生室在内的现有居民村民基层社区社会服务体系可以通过身边讲解及互动交流进而提高儿童家长的健康管理依从性也可以实现对中国弱势群体如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重点干预对象的健康关怀与支援通过常态化儿童和家长间的沟通交流帮助人们将正确的健康观念转化成实际的健康行为

 


第五部分 建议

一、实施“食育”教育提高全民健康素养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健康基础。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时做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重要指示。2019年12月28日由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已2020年6月1日起施行。以法律形式确定了“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健康教育工作及其专业人才培养,建立健康知识和技能核心信息发布制度,普及健康科学知识,向公众提供科学、准确的健康信息”内容,同时,也明确“国家制定并实施未成年人、妇女、老年人、残疾人等的健康工作计划,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服务”的责任,为儿童青少年饮食健康管理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政策与法律基础支撑,也为开展“食育”教育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发展提供了指引。

建议全面开展儿童青少年“食育”教育进课堂、进家庭工作形成以全社会关心的儿童青少年健康促进为导引点,通过对全体民众进行饮食卫生、饮食安全、饮食营养平衡的知识和技能饮食相关过程进行的全方面教育,使民众树立饮食安全理念,让国民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实现全面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的目标

“食育”教育做为发达国家提高国民健康素质的有效方法,在我国儿童青少年工作领域早已形成共识,大力推进“食育”工作,“食育”工作不仅仅是一项教育事业,更是关系到国家、企业、社会组织、家庭的一项系统工程,是实现改善全民体质、减少疾病、提高民众素质、增强国家软实力目的的有效途径。

二、发展儿童健康管理职业化社会服务力量

鉴于我国居民儿童青少年饮食健康问题现状,特别需要针对儿童青少年制定科学、可行及有效的健康管理模式,应当依托常态化社区化的社会服务基地建立专业化职业化的儿童健康服务工作队伍扎实开展有效的健康干预服务工作实现儿童青少年健康服务的创新

建议充分发挥健康组织及科研力量优势,健康管理师职业分类基础上针对儿童群体的特征编制《儿童健康管理师》职业技能标准通过妇女儿童工作系统化、及市场服务社会化培训工作,形成以儿童青少年教育工作者、社区妇女儿童工作者为基础,拓展至妇幼健康及生活服务业母婴幼服务商、以及家庭儿童母亲等成员在内的全民儿童青少年健康管理专业服务资源,为促进全民健康积累广泛的社会基础。

充分利用全媒体平台及社宣媒体传播形式,广泛开展以促进儿童青少年饮食健康为目的的健康中国专项传播活动。创设“健康中国好妈妈”社会学习活动平台,以社区儿童活动服务中心(站)为阵地,组织具备儿童健康管理技能的职业工作者或社会志愿者开展以提高儿童青少年健康服务技能和促进健康行为形成为目的综合干预服务活动。

通过开展创新综合儿童青少年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促使儿童青少年树立科学的饮食健康观念,学习和掌握科学的饮食健康知识,提高全社会饮食健康产品及服务信息的甄别能力,合理利用身边的健康服务资源,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的生活方式与行为形成,提高儿童青少年健康水平。

三、建立儿童食品专属标识实现健康供给管理

危害儿童青少年饮食健康的食品饮品质量问题是直接影响儿童青少年健康的重要因素《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明确要求国家建立科学、严格的食品、饮用水安全监督管理制度,提高安全水平建立覆盖儿童青少年全龄阶段食品饮品生产供给服务领域管理机制建立基于健康影响管控需求的儿童青少年食品专属标识管理体系,实施有效供应链及证据链信息化市场监管的基础

建议在动态监测我国儿童青少年饮食健康水平和健康影响因素基础上,开展儿童青少年食品饮品营养健康提示信息标识监测,及时发布儿童青少年健康食品饮品生产服务水平的变化趋势监测结果,为全面系统地掌握制定儿童青少年健康医疗卫生服务政策提供参考将儿童青少年饮食健康基本知识社会普及生产监测工作制度化、经常化力争将儿童青少年饮食健康评价指标纳入到健康中国规划之中,作为综合反映国家健康事业发展的评价指标,促进“健康中国2030”行动及目标更好发展与实现


第六部分 参考文献

政策参考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国发办〔2011〕54号)

教育部等十五部门关于印发《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细则》等五个配套文件的通知

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儿童食品市场监管工作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4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的通知

 

论文参考

幼儿园食育课程的建构与实施

2020食育相关政策法规

日本 《食育基本法》对我国的启示

各国儿童肥胖防控指南总结

学龄前儿童不健康的饮食模式及饮食行为及其对体型的影响

农村儿童饮食状况和生活方式调查分析_以河北省为例

食育视角下学前儿童饮食行为的调查研究

中国农村 6 岁以下留守儿童超重肥胖现况

武汉洪山区流动儿童膳食营养干预效果评价


中国副食流通协会食品安全与信息追溯分会秘书处
       
 
 

中国副食流通协会食品安全与信息追溯分会、中国副食流通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副食流通协会采购与供应链专业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45号 邮编:100031

电话:010-57273495、010-57273498、400-688-9007

邮箱:service@chinafoods.org.cn、cfca@163.com

   

关注我们

 
   
  京ICP备09030400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31号